“世界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从1998年起,每年都有相关的活动举行,并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近日,“走进哮喘患者‘心’世界”主题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在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活动室(缙云校区兰苑L3-2302)举行,共同呼吁全社会对哮喘病患者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施洋主持了活动。
现场,哮喘病患者陈涵给医学生们讲述了自己与疾病斗争的故事,分享了确诊后经历了低谷期,又在医生的鼓励下勇敢地拥抱美好生命的动人故事。她表示:“哮喘是一个让我很痛苦的疾病,但却丝毫不影响我生命的绽放。”
重医附一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代海韵表示,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患者已达3000万人左右,但仅有5%的患者接受过规范化的治疗,达到GINA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所要求的良好控制和全面控制的患者比例更低。重医附一院呼吸科多次举办了针对哮喘患者的义诊咨询活动,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控制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使大多数哮喘患者获得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重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施洋指出:心理因素在哮喘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陈涵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来,当她心理健康状况变好、变得更积极乐观的情况下,她的免疫力提升了,哮喘发作的次数也会减少。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当注重对哮喘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多花时间去听取患者的倾诉,去理解他们内心对于突然发作而危及生命的恐惧,让患者了解到: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防治是长期的、艰苦的,但哮喘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并且增强患者长期防控哮喘的信心和毅力。
第一临床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甲3班学生王欣雨说:“其实以前身边有患哮喘的朋友,我对这个疾病充满了好奇和些许疑问,这些困惑都在今天得到了解答,我对这个疾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陈涵学姐身上那份对突如其来患病打击的释怀,对生活的热爱,对挫折的乐观态度,让我被这位爱笑的可爱的学姐所深深折服。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我们仍需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同时,我也对医患携手战胜疾病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仁爱之心,是我们战胜疾病的基础。”
“真人图书馆”主题教育活动,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型思政学术团队“缙云青马书院”为医学生量身打造的体验式思政实践教育系列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第一临床学院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该系列活动通过患者、专业医务工作者与医学生对话的形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并且将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不再是只从书本上掌握医学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了解真实世界的实际案例、医患之间的鲜活故事、科学家的心路历程,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让“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入脑、入心,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临床医师。过去一年,在该主题活动中与医学生进行对话的人员涵盖了:罕见病患者、支援武汉的抗疫英雄、援助非洲抗疫的医学专家、生物医学科技工作者等。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医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等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为培训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持续发力。
撰文:袁 飞
摄影:钱 铎
审稿:冯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