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开展三校老师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2025-06-03 点击数量:

2025年6月3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缙云校区学院L3-2302会议室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重庆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新疆第二医学院三校老师集体备课会。此系教研室本学期第二次开展的三校老师集体备课活动,第一次于4月30日举行,在教研室进修的内蒙古医科大学薛宁副教授分享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的专题教学活动,薛老师曾获第六届全国高校青教赛思政组二等奖、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青教赛思政组一等奖第一名,参会的还有在教研室进修的新疆第二医学院的路思思老师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研室进修的努力拉老师,同行之间进行了热烈交流,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6月3日参加集体备课会的有学院党委书记刘志远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内蒙古医科大学薛宁副教授和新疆第二医学院路思思老师。会议由纲要教研室主任郭德君教授主持,包括我院新进教师王娟博士试讲和进修教师路思思试讲两个环节。


新进教师王娟博士试讲的主要内容为“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潮流”。她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深远影响三个维度展开深入讲解。随后,与会教师从各自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内蒙古医科大学薛宁副教授首先肯定了王娟博士的试讲,接着从教学内容设计角度指出可从中国近代救国探索的演进脉络切入重点深挖两个维度:一是从器物变革到制度革新再到思想启蒙的逻辑递进;二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需辩证分析其思想启蒙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以增强课程的思辨深度。学院党委书记刘志远教授从学生接受角度出发,认为王娟博士的试讲以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今天的大学生同是“00”后群体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需讲清楚新文化运动之“新”的主要体现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郭德君教授从技术细节优化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课件的版面设计,通过优化视觉呈现来增强教学内容的清晰度和感染力。

新疆第二医学院教师路思思试讲的内容为“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她准确引用了经典文本以及丰富的生活案例,重点讲述了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生动阐释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的哲学原理。针对路思思老师的讲授,与会教师进行了交流发言,认为路思思试讲过程中语言流畅、教态得体,选用的教学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中,薛宁副教授肯定了其理论深度与案例选取的精准性,认为史论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感染力。刘志远教授指出路思思的试讲逻辑严谨,重难点突出、内容丰富生动、语言活泼,整体授课效果好。郭德君教授认为路思思的试讲选用了许多史料来印证哲学中的相关认识论原理,巧妙地将不同课程内容融合起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讲。之后刘进有副教授等还围绕教学节奏把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试讲环节结束后,郭德君教授对此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总结,指出这次三校联合开展备课活动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和视野,为推动纲要课程的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整体而言,本次联合备课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三校老师协同共研的集体智慧与资源优势。通过跨区域教学交流,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深化了理解、明确了改进方向,对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撰稿:辛艳、王娟

                                      图片:辛艳

                                      初审:郭德君

                                      复审:武琼

                                      终审:冯磊